一年级的妈妈们,孩子开学快一个月了,你们还好?
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又碰到二宝幼儿园同学小曼了,今天小曼和妈妈又在门口拉扯了半天,小曼一直哭不进去,还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让走。哭声越来越大,值班老师过来安慰小曼,要带她进去,但是小曼一直抵抗,最后小曼妈妈趁着孩子没抓住她,赶紧走了。
看到妈妈离开后,小曼在学校大门口哭了好一会,最后还是值班老师把她强制带进去了。而小曼妈妈在远处偷看,又心疼又生气。小曼妈妈说“已经快一个月了,全班就她一个还这样,每星期都被老师投诉,真的没想到她会这样”。
小曼妈妈说孩子不仅每天上学要哭下,晚上写作业也经常要哭。我很纳闷小曼暑假不是去上了幼小衔接班,怎么还会这样。
小曼妈妈说,她也没想到啊,暑假在上幼小衔接班的时候,小曼就经常说自己不要去上学,但是妈妈还是每天坚持送她去,她觉得让孩子提前适应上学模式,提前学习一些知识,这样上了小学就不会不适应了。明明都提前两个月学习了,结果还不适应,这可把小曼全家人都整的累懵了。
能够理解小曼妈妈的担忧,现在公立幼儿园不教小学知识,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幼小衔接可不是简单的知识冲刺,也不是暑假两个就能够完成的。关于幼小衔接的的3个坑,你踩了?
一:幼小衔接大班才开始
每次到幼升小的暑假,幼小衔接班就爆满,很多家长会在暑假两个月给孩子冲刺,也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大班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不是大班和一年级的衔接,而是整个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的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其实都是在幼小衔接。
二:幼小衔接就是学习知识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的初衷就是怕孩子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所以就会早早给孩子学拼音、学计算。
但是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新课改后一年级的教材,跟我们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家两个孩子都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完全没有出现根本上的情况。
真正的幼小衔接可不是单单的知识起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并且喜欢上这个身份。
三:忽略独立能力的培养
孩子上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就是再也没有人会不停地提醒他要做什么,很多事需要他自己完成。幼儿园上厕所、吃饭、喝水都是统一的,但是上小学以后,老师可不会再这样提醒,最多第一个星期会,以后可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的。
孩子有独立照顾好自己的能力,他在学校就不会手忙脚乱,不会因为陌生环境感到害怕,也会因此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孩子更自信。
那么有效的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其实只要做到这3件事,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敢放手孩子才有机会长大
佚名曾说“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甜蜜的摧残”,孩子上小学后就真的就是进入一个小社会了,家长再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护他们,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好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
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等,别看这些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上小学绝对赢在起跑线。
这么说吧,每天上学前,孩子如果能自己收拾好,家长是不是就能够少做很多事,心情比较愉悦,不会骂孩子,孩子自然也愿意开开心心去上学。
孩子在学校,老师让大家交作业或者拿书本,孩子都能够井然有序地做好,老师不也更喜欢。
当孩子体验到上学时一件快乐的事,他又怎么会抗拒?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卡耐基“一个人的成功,约有 15% 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 取决于人际关系。”这句话特别适合刚上学的孩子,能不能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不是取决于你提前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好,一开学就能和同学玩到一起,懂得和老师交流,这种愉快的环境孩子肯定更愿意去。
尽量多认字
幼小衔接如果真的要做知识抢跑,那排在第一名的不是拼音也不是计算,而是认字。现在一年级的语文就是先从认字开始的,而数学也是如此,你只要会认字会读题,那么基本上都会做。大家可以去找一年级的练习或者试卷看看,就知道认字有多重要了。
识字量多的孩子上一年级不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读题,可以自己完成作业。而且识字量大的孩子,老师还可能让他当领读,这种刚开始就得到老师认可的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推荐一套可以短时间提升孩子识字量的书《爱上汉字》,这本书总共有8本,书中每个字都有自己原创的国风化作,将抽象的汉字形象地展示出来,孩子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字。
书中通过有趣的形式,把每个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把汉字的演变形象展示出来,再结合趣味的造字逻辑,理清汉字脉络,一次性看清汉字的变形记,加深孩子的记忆。
认识了汉字后还结合了历史、科学、文化等相关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做到学以致用。
每个小节还用儿歌加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了汉字网络,能够快速增加识字的量。
而且每个汉字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运用人工智能科技,将每个字的拼音、笔顺、组词、造句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还可以互动,孩子学得更快。
下一篇:没有了